首页 >> 偏方秘方

别让文山成飘浮的大山哈

偏方秘方  2021年11月28日  浏览:1 次

别让“文山”成飘浮的“大山”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在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时,县上一个科级部门的干部反映,去年一年,他们单位共收到市级部门和县里几大班子的文件3831份,经过整合修改,该局全年向乡镇发文642份。如此算来,一个科级单位

,每天要接收处理十几份文件,要制定下发两份文件。(4月20日新华)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约束下,文山会海现象显然没有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还在个别地方兴风作乱。或许,大多数人对文山的感知还很模糊,而西部一贫困县科级部门全年收文3831份,向乡镇转发642份,便是最形象准确的数字说明。个别基层单位一边抱怨深受文山之害,浪费时间精力公款,同时又主动为文山添砖加瓦,岂不自相矛盾?

其实不然,与个别地方工作痕迹化管理过余、依赖过度有莫大关系。发文成了落实的标配,工作干没干,痕迹来说话,文件成了干工作的物证,不可或缺。相反,如果不制定方案、发出文件,则可能被扣上工作不落实帽子,严加问责。

是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加工而成的 背景如此,套路自然也就满满。工作任务一来,不是先落实,而是制定方案、发出文件。因为公文的命令性,哪怕收文单位不情愿,不想干,但都无法拒绝,只能当二传手分给下级和其他部门干。如此一来,公文俨然成了光明正大推责的载体,造成了恶性循环,上级发给下级、部门之间相互发,乡镇发给村社,越到基层文件越多,岂能不堆成文山。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过多、过滥的文件满天飞,工作任务在文件中飘来飘去,在部门间推来推去,久久难以落地,工作效率提不上来,工作重点抓不出来,甚至有的工作在文件中呼呼睡大觉,无人问津,使文件落实文件变成了现实,大把时间精力都在干虚功。

凡事过犹不及,制定文件、下发文件,是开展和部署工作的常规方式,不可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公文的重要性。但必须对公文、对自己的保持敬畏之心,该自己干的事,不推给别人;该自己担的责,不转嫁他人;能不发的文,尽量不外发,积点滴之功,才能慢慢削减文山的高度,让部门的职责回归本位。

当然,铲平高高的文山,关键要改革考核检查模式,从重文件、材料的误区中走出来,更加注重实绩,同时要自上而下纠正不作为、形式主义之风,彻底把文山夷为平地。

¥ 打赏支持

福州妇科好医院
阴道炎的症状及表现
重庆妇科习惯性流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