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还在当下却渐行渐远
偏方秘方 2020年06月10日 浏览:0 次
“流量”时代 还在当下 却渐行渐远
文/胡智涛
流量,一个在互联时代近乎被玩坏了的词,一个被证实了近十年,从PC时代走到移动时代的词,一个看似完美的核心指标,如今却显得有些失效。
导致流量逐渐失效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与其说这是一个现象,倒不如说这是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一个趋势。但有意思的是,似乎人们在追逐流量的同时但他们目前的日子并欠好过。,压根没发现流量本身的价值在降低;亦或者是有一部分人发现了,但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流量代替了产品,代替了一个公司所做的事儿,变成了创业者找投资,投资人找下家的标的;或者整体看来,流量对于市场的意义,正如高考对于教育的意义一样,明知道太多不合理,但却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替代品。那么不妨直接的说,从流量走向变现的路越来越坎坷,当市场成熟,资本退潮之时,揣着流量当宝贝的人还有多少能不被拍死在沙滩上呢?
人口红利结束的意义
移动互联的人口红利结束了!这已经是一个主流论调,很早以前仅靠吃人口红利成长的公司就无法成长了。于是乎在流量来源和获取变得不在那么简单和廉价的时候,人们开始想各种办法,有了以下这些词:转化效率、流量入口、去中心化
提升转化率成为大部分公司先考虑到的事儿。在流量来源充足的时代,和流量相对应的动词是洗,大把的流量从我这儿过,总有些傻X会留下来的。流量开始匮乏时,人们便开始纷纷议论怎么提升洗这么贵的流量的转化率,怎么抓住市场上那些没被利用的长尾流量。
流量入口和去中心化这么高大上的事儿,能做到就成了行业标杆成了10亿美金估值的大体量公司!
人口红利结束的意义引发了人们对于流量获取的思考。但这些事儿真的是应该在人口红利结束后才应该被思考吗?
提升效率不该是一个公司本来就该做的事儿么?为什么要等到流量值钱了再开始转型掉头。
地图是入口、打车也是入口,还有好多人想做滴滴拉屎,不仅是入口,还是出口;换句话说,流量入口牛逼的不在流量,而在入口。PC时代的搜索是链接互联的入口,移动时代有越来愈多线上与O2O的机会,入口的价值不言而喻,流量反而是入口的副产品。
去中心化这事儿就更好理解了,其本质在于加强流量之间的连接和关系,要这么做是因为要顺应互联的发展,今天的人们不再从门户和联播里获取资讯,今天的人们开始关注周边的人与自我成长。所以去中心化是势,不这么做你就死,你说还会有流量吗?
所以在人口红利结束的时期,很多决策本身没有问题,但本质上解决的并不是流量的事儿。
画饼充饥的流量变现
一个好的创始人是怎样的:好背景、强团队、懂用户、资源多当然互联思维要求你还得会画饼画得一手好饼可以帮你拿到天使、拿到A轮、拿到BCD轮、去敲钟所以说画饼是个技术活儿,可真不是人人都是画家。
不知大家周围有没有创业的兄弟,前面聊的天花乱坠,最后的总结语总是:所以现阶段我打算通过XXXX的形式推广,再买一些量把用户导进来,先把量做起来。让我来翻译下:这个方向好,老子团队也牛逼,明天测一波拿着数据妥妥的拿A轮,拿着钱买量就等着数钱啦!在A股靠着概念就能几连板的今天,也许想着套现这样做倒不失为一条好路。可仔细的思考,如果真的要做一个有价值的公司,这样的商业模式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其服务的本质不是用户,而是流量。
在这个时点,大大小小的移动互联公司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流量变现。除了O2O相关,大部分公司都会发现其实当初自己画的饼用户都不太买账,于是乎投资人也急了:你当初不是说这饼能吃的吗?你倒是做点收入呀!到今天还在砸我这本亏太多了啊!你不是有大把的流量,去变现啊!
可用户不愿付费,怪我咯!那咋办嘞?
要么做游戏?
于是乎这国内所有的APP都成了游戏的联运渠道。当然,还有一种变现模式叫做广告,其中大部分又是游戏广告,剩下的大部分是其他APP的广告。当然你要知道,所谓的其他APP,又要么是手游的联运渠道,要么也做手游的广告所以中国移动互联的变现模式,好像真的只有游戏一种
如果伟大的二八定律有效的话,咱们可以简单的猜测,市面上80%的流量其实只创造了20%的价值;而剩下那些真的关心用户,深究产品,完善商业模式的20%流量,去创造了80%的价值。为什么与生活服务相关的O2O能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潮?其实早就该明白,相比流量怎么来,我们更应该关注流量往哪去。
流量经济衰退,粉丝经济上位
说流量经济衰退,这句话真是足够大胆,笔者深思熟虑后依然决定敲下这几个字。正如前文说道,流量经济的重点在于洗,要找到一种与之相对的模式,那一定是粉丝经济,其重点在于养。
依然记得马老板在某次大会上对小米的评价,说他们的核心在于营销;雷布斯立马反驳,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至今这仍是一个仁者见仁的话题,不过没人敢否认的是,小米的确将产品和营销都做到了极致。于是他的用户不是用户,叫米粉。
视频站在IP版权上的撕逼大战从来没停过,到后来又发力做自制内容。隐藏在背后的逻辑其实大家都明白,用户对于平台没有忠诚度,流量是平台的流量,粉丝是内容的粉丝,抓得住流量的本质是抓得住粉丝。不信,你看,万合的小伙子们还是挺滋润的。
韩国有一家批量生产艺人的公司叫做SM,他那儿走出来的明星个个长相俊美身材高挑,国内的粉丝们见到了都是嗷嗷叫。你可以问问他们对SM公司的态度:压榨艺人,剥削我的爱豆,爱豆毁约全力支持,千万别被压榨了快回国我们养你。这也勉强可以算作流量吧,流量是谁的?
国内最强的社交关系沉淀在鹅厂,但各种各样的社交产品称出不穷。的确,社交关系链对于保持用户粘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用户为啥要把关系链沉淀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今天是请你去逛公园的?要么你的内容让他臣服,要么你的功能让他尖叫,臣服和尖叫又意味着什么呢?
流量经济是讲究数据的,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KPI叫做留存率。很多产品在测试期间自然量的留存非常好看,于是通常的做法是,给这个数据打个折,算一下买量过来能留存多少,用户获取成本是怎样的。这些看似理所应当的作法中,有个被忽略的点:打个折。为什么要打折?是不是因为导来的用户质量没有自然用户高,更高比例的人与我产品调性不服。所以,你本来就是知道导来的用户很多不是你的目标用户,你本来就知道留存一定会下跌,那这种拿着已经知道的事本末倒置的做估算,不是自欺欺人么?
也许有的读者不太赞同上文的观点,但我表达的并非是估算不重要,而根本在于流量本身真的重要吗?对于现在的移动互联,有一套完备的估算体系供所有人使用,但大都逃不开流量的框架。流量本身是否应当被加权来表现用户的潜在价值?不惜代价去获取流量的行为是否有意义?泡沫退去后谁才能活下来?
与流量所对应的粉丝,并不是我们原本理解的粉丝,而应当是富含着个体差异,忠诚度和贡献价值的流量。只有真的关注到用户的需求,保持良好的运营关系,挖掘每个个体的潜在价值,注重品牌和口碑才有机会在新互联时代中活的宫有意义。无论您做产品、做内容,还是做任何toC项目,新的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挨骂的一定是流氓,而优质偶像才会有粉丝。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口中玄乎的互联思维落地之后竟变成了简单的流量生意,这不仅侮辱了这个词本身,也侮辱了中国互联人的创造力。当流量成为全行业的思维定势时,才给了破势而出的公司更多的机会。近期大伙儿看不懂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不如去问问他们的粉丝吧,Are you OK?
(原文标题为:《流量时代何时走向终结?》 作者:jailtor,欢迎探讨拍砖)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特别提醒: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如若本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保定白癜病医院抚顺治疗白癫风医院近视
- 上一篇: 仙武大帝第39章中州方家离开
- 下一篇 我到异界放卫星第十章我就问问离开
-
中国瑞典赛中国10人折戟资格赛马龙退赛樊振东
2020-09-10
-
慢性支气管炎的自我按摩1
2019-07-16
-
中医提醒不吃早餐危害大
2019-07-07
-
甘肃省首批医学重点学科出炉10项中医学科
2019-07-07
-
秋木瓜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常活动腿脚经络畅通助长寿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