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秘方

【中药释义】一点血补血,帮你摆脱产后虚弱

偏方秘方  2019年07月25日  浏览:1 次

摘要:《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清热,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胃溃疡,痢疾,肺痈,崩漏,白带,月经不调。

一点血为秋海棠科植物一点血秋海棠的根茎。味甘、苦,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有养血补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病后虚弱,劳伤,经闭,崩漏,白带,吐血,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

性味

味甘、苦,性微寒。

1.《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苦,平。

2.《四川志》1979年版: 甘、酸,凉。

.《贵州草药》:性平,味酸涩。

4.《陕西中草药》:味苦涩酸,性寒。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养血补血,散瘀止痛。

主治

用于病后虚弱,劳伤,血虚经闭,崩漏,白带,吐血,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

1.《四川常用中草药》: 散血止血。治吐血,肾病黄肿,蛇咬伤,妇女干病。

2.《全国中草药汇编》: 补气健脾,养血,止血。主治病后虚弱,咯血,功能性子富出血,白带。

.《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跌打损伤。

4.《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吐血、咯血、刀伤出血。

5.《贵州草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6.《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清热,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胃溃疡,痢疾,肺痈,崩漏,白带,不调。

7.江西《草药手册》:行气行血,消肿止痛,镇痉,治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 0g;绞汁,炖肉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附方

1、治虚弱带下:一点血,一朵云,共研末,炖肉冲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2、治血虚经闭:一点血、鹿衔草各 0g,牛膝10g,蓝布政15g。炖鸡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治红崩白带,女子干病:一口血15- 0g。炖肉或鸡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4、治冲任不固的崩漏,劳伤吐血,咯血:一点血60g,阴地蕨 0g。炖鸡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5、鲜一点血 0g,洗净捣烂,取汁兑童便服。药渣外敷患处,用布包扎。(2、 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6、治跌打损伤,伤后吐血:秋海棠根一钱,研成细末,用酒吞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7、治痢疾:红白二丸二钱,水煎,加红白糖服。(《陕西中草药》)

8、治月家病:一口血适量,用童便泡七天后,研末,每次二钱,蒸鸡吃。(《贵州草药》)

9、治崩漏,白带:红白二丸、石泽兰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0、治淋浊白浊:白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送服一钱,血尿用红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吞服二钱。(江西《草药手册》)

11、治咽喉疼痛:秋海棠根四两。加冷开水两小碗,捣烂,取汁。含漱数次。(《贵州民间方药集》)

现代应用

用于病后体虚、妇女带下、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

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 散血止血。治吐血,肾病黄肿,蛇咬伤,妇女干病。

偏方:

化肾结石:采5至7根秋海棠花茎叶(连花一起采);清水冲洗干净;捣成细糊;冲温水喝,一天多次。有好转效果。

化学成份

含强心甙(cardiacglycosides),黄酮类(flavonoids),鞣质(tannins),酚类成分(phenols),甾醇(sterils),三萜成分(triterpens),皂甙(saponins).[1]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老人老年痴呆怎么治疗

云南道地药材灯盏花好用吗

宝宝健脾胃的食物

小儿发烧39度怎么办

宝宝发烧39度怎么办

孩子发烧39度怎么办

乌鲁木齐治妇科最好的医院
吉林医院治疗男科好
长春治疗牛皮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