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美容

曹操为何坚决不自立为帝原因是什么

中医美容  2020年06月25日  浏览:2 次

曹操为何坚决不自立为帝?原因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客观来说,曹操这个人确实很厉害,出身卑微却是一代枭雄,凭借着自己的才能、魄力与权谋,在乱世之中崛起,后人曾这样评价过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将汉献帝接迎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古代打仗一直讲究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此之后,曹操有了汉献帝这个“幌子”可用,可以说利用天子之名,想打谁就打谁,谁不听话,就打谁。

就这样,曹操凭借着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举将整个黄河流域的势力横扫,割据北方成为了东汉末到三国时期最大的势力。随后,曹操官拜丞相,之后又自立为魏王,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赤壁之战后可缓目前之急。’上曰:‘此事重,曹操战败,也低调了不少,从而致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被历史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在起家的时候,其目的就是为了成就霸业,赢得天下。

在曹操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权力可谓达到了巅峰,但他却始终没敢自立为帝,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确实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谜团。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朝历代都对曹操这个人有所研究,至于他为何不称帝,而是在死后让他的儿子曹丕追封他为“武帝”综合各类说法与看法,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曹操虽然有很大的野心,而且也非常渴望成为实至名归的皇帝,但是,他知道,他背不起“乱臣贼子”的骂名。虽然说曹操的名声并不算好,但是还没有到自己人“公愤”的地步,假设曹操称帝了,那么自己手下的那些忠于汉王朝的能人绝对会反水,这是曹操不想看到的。

东汉末年,汉室王朝气数将尽,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虽然说处于一个乱世,但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纲、常伦理以及忠孝礼义都尚存。

曹操虽说思想非常先进,拥有雄才大略,但也不能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权力争夺、内征外战方面,一定要名正言顺,给自己找个幌子,用捍卫汉室的名义征战各势力,以表自己是正义之师。

曹操对此非常明白,倘若自己废了正统的汉献帝而自立,那么自己将会沦为千夫所指的罪人,所有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众叛亲离,最为关键的是,如果这样做了,曹操一定会难逃历朝万代的唾骂,臭名远扬。

这是曹操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他再三表明自己绝无任何想自立为帝的意思,而是要忠心扶汉除贼的“贤将能相”

第二点,曹操对当前的时局看得很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势力虽然最强,但也经不住各地群雄的群起而攻之,最典型的反例就是袁术的自立为帝,下场那可是非常惨的。

袁术称帝

曹操早已得到了对汉王朝的绝对控制权,对于他来说,皇帝只是自己一颗非常好用的棋子罢了。但现在的情形是这样,曹操的势力仅局限于北方,西蜀刘备,东吴孙权都不是等闲之辈,曹操一旦贸然称帝,就给了孙刘等辈一个名正言顺讨伐乱臣贼子的“幌子”天下的百姓也会认为曹操就是一个奸佞小人,从此失去了民心,失去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样一来,曹操苦心经营多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就将被自己打碎,自己将处于绝对被动(道义与道德)甚至,可能触发一场空前的大战,如果真的成了那样,即使曹操拥有再多的兵将,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豪杰,不会有太大的胜算。既知如此,心思缜密的曹操岂会将自己置于一个万劫不复之地?

第三点,司马懿曾经说过一句话:“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这一点放在曹操身上再合适不过,曹操只看重实权而看不上虚名。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对于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曹操为人求实勿真,虚名与实权哪个轻哪个重,他能不清楚吗,曹操崛起于乱世,凭借的不仅仅只是雄心壮志,更是他知道如何权衡利弊与舍得。

皇帝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名号罢了,而不是皇帝的曹操却可以用天子的诏令,命令朝廷上下完全执行他的意志,官员们的任命也一定是由曹操授意,这一切,就足可以表明曹操名为丞相实则就是一个皇帝。有皇帝之实,总比皇帝的虚名强太多,甚至还可能因为一个虚名让自己万劫不复,要它何用之有?

曹操简单的一句话:“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矣”简单一句话,就已然道出曹操的枭雄之心愿,同时也点破了曹操的意愿,让儿子称帝死后追封自己为帝的心愿。然而,至于曹操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依然经过千年的涤荡,早已成为扑朔迷离,但凭后世之人的评说,大家认为,曹操为何不愿意在生前称帝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铜陵白癜风治疗费用
黄石白癜病医院
消化不良饮食怎么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