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学习中医,当从方剂入手!
中医美容 2019年08月01日 浏览:3 次
摘要: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医著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家的代表医著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易,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用的医书,等到有了点根砥,再逐步钻研高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方法,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然而,也有从难到易者,清 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既充,活水不乏,医术大可精进。
不过,我认为学习中医,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三阳三阴 病脉证并治 ,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 随证治之 、 依法治之 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 主之 ,某病 可与 或 宜 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证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
《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题目亦揭出 辨病脉证治 ,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历代注疏《伤寒论》的不下数百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该毫无依傍地直接阅读原文,从原文下功夫,反复研读,才能辨出《伤寒论》的真味道来,这样才算是善读《伤寒论》。读伤寒如此,读其他经典医籍也应如此。
当然,为了开拓思路,帮助理解原著,适当地参看一些注释也是可以的。《伤寒论》注释以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为最佳,语无泛谈,宜熟阅之。学习《金匮要略》可看尤在泾《金匮心典》。尤氏著作,颇多发挥,最能给人以启发,历来为医林所重。另外,近人陆渊雷《伤寒今释》、《金匮今释》颇多参考价值,其中医案尤为可贵,初学者极宜一读,二书脱胎于日人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但文美语通,较汤书易读是其优点,可惜的是未注明出处,终有抄袭之嫌。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二部,主要是讲中医生理、病理,要读。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生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读《内经》,其中的生字、难句首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古汉语文史哲的修养,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人必须具备的。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病理专著,辨证细微,甚为可贵,应当置于案首时时取观。
各家学说中以《景岳全书》、《张氏医通》、《丹溪心法》、《脾胃论》、《河间六书》为好。金元四大家,各有长处,只是张子和太偏,不善学者,反而有害。
温病学方面,叶、薛、吴、王四家,以王孟英著作为最好。其他人的著作,不是失于笼统,即是失于死板,惟王孟英的书比较细致,用于临床较多效验。《温热经纬》和《王氏医案》都需要细读精研。
其次何廉臣的著作对温病也多发挥,何是温病学后起之秀,特别是继承了王孟英的学术思想,他的《重订广温热论》和重订《感证宝筏》为少见的好书,诊断确切,于舌诊尤其精到,用药熨贴,分析入微,文字清晰,是书说出了温病真象。
学方面,初起先看《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这类书朗朗上口,便于习诵。之后可看《本草备要》,再深一点,可看《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至于《神农本草经》文字古奥,不大适合初学,但为本草之源,义蕴精深,与内经、伤寒、金匮合称四大经典,凡欲精研中医者,亦为必读书之一。
类书方面,清 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甚好。此书比较实用,各科齐备,辨证详而方药精,书中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编次订正,也下了很大功夫。前清时,太医院考试就以此为标范,至今北方医生中,学《金鉴》名世者不乏其人,于此也可见此书影响之大。其他如《证治准绳》、《张氏医通》、《东垣十书》也是好的类书,亦宜一并披阅。
学杂病以《医宗金鉴》为好,看妇科以《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为优。特别以傅青主的书为最好,其用药前无古人,该重时用量特重,动辄以两计,该轻时用量特轻,轻到几分。
例如他的完带汤,临床上用治白带多效。方中山药、各一两,峻补脾阳脾阴,在大队静药中加入少量陈皮、柴胡疏肝健胃之品推动阴药,使脾脏功能健运,则运化有权,湿热可除,故妇女带症可愈,方名完带,当之不虚。近年,山西发现《傅青主秘方》,用药一如女科,为医书中珍籍,值得加以研究。
我一生最喜欢仲景和东垣的书,凡与之有关的书,均从源到流一一加以系统地学习。例如学药则先读张洁古《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继看《兰室秘藏》用药法则,再念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再诵何廉臣《新编药物学》等。学方则读《伤寒论》、《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研经言》、《经方例释》及《金匮要略方论》、《金匮心典》、《王旭高医书六种》等,一脉相袭而来。
除了正途的书以外,医案、医话也应当有所泛览,汲取别人经验,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医案以《王孟英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为好,医话以《止园医话》、《冷庐医话》为佳。
总之,凡学医者应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读一家之言,志趣每易为其所夺,落其窠臼之中而不自觉。为医切忌拘古、趋新。医药重乎实际,一理之出,一药之投,如奕棋然,必激起对方,彼此牵动得当才可战而胜之,设不得当则为对方所胜。
因此,若不广采众长,以精益其术,囿于方隅,临床之际不偾事误人者鲜矣。下面是给全国中医研究生班草拟的 当读的古医书 ,书目列下,供学习。
中医者参考
1.《脾胃论》,金 李杲著
2.《内外伤辨惑论》,金 李杲著
.《景岳全书》,明 张介宾著
4.《伤寒来苏集》,清 柯韵伯注
5.《伤寒贯珠集》,清 尤在泾注
6.《金匮要略心典》,清 尤在泾注
7.《傅青主女科》,清 傅山著
8.《本经疏证》,清 邹澍著
9.《本草思辨录》,清 周岩注
10.《药征》,日 吉益为则著
11.《研经言》,清 莫枚士著
12.《经方例释》,清 莫枚士著
1 .《石室秘录》,清 陈士铎著
14.《王旭高医书六种》,清 王泰林著
15.《医林改错》,清 王清任著
16.《王氏医案绎注》,清 陈念祖著
17.《温病条辨》,清 吴瑭著
18.《温热经纬》,清 王士雄著
19.《通俗伤寒论》,清 俞根初著
20.《冷庐医话》,清 陆以湉撰
21.《血证论》,清 唐宗海著
22.《感证宝筏》,何廉臣订本
2 .《重订广温热论》,何廉臣重订
24.《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先心病心衰治疗原则
小孩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两岁宝宝经常便秘怎么办
体寒痛经吃什么调理
月经血块多经期延长
月经有血块该吃什么
拉萨癫痫病好的专科医院安徽治疗妇科哪好
银川治牛皮癣哪家好

- 上一篇: 少吃容易诱发肿瘤的食物
- 下一篇 秋天睡眠有诀窍,规律睡眠能养生!
-
管理世锦赛朱婷隔网对决古德蒂俱乐部师徒知根知
2020-09-18
-
中国12月70城房价指数出炉46城环比上涨北
2020-09-15
-
姚明亚锦赛玩票当解说嘉宾巨人将获场馆11
2020-07-11
-
甘肃省级医疗机构床位补助实行以奖代补
2019-07-16
-
针灸疗法对产褥期恢复的作用是什么
2019-07-07
-
哪些养生误区让白领自毁健康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