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杂病论有感
中医减肥 2019年06月22日 浏览:4 次
读《伤寒杂病论》有感
我们 选一本好书,就像选择一名知己,记得刚刚来到大学的我,对中医一片迷茫,总是感觉过于深奥,可是随着自己不断地探索,还是小有成效,这里帮助我最大的就是《伤寒杂病论》,它是临床医学的典范之作,应该是学医者的必读作品,但是它言简而详,博大而约,纵横交错,非浅尝辄止可见效。不是我们背几条,几十条原文就能够越好的。在这里共同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伤寒杂病论》辩证论治体系及为丰富。分别有六经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经络辩证,病因辩证,方剂辩证,痰气水饮辩证,妇科病辩证。六经辩证是最主要的辩证方法之一,其中对太阳病论述的最多,但也最精辟,“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嗇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阴弱,是疾病的病机,是营卫失和的表现。同时使用嗇啬,淅淅等词生动形象地反应了病人怕冷的感受,最关键的是提出了干呕的临床表现,因为正邪斗争于表,无法顾护于里,导致里气相对不足,胃失和降的原因,真不愧是字如千金,言简意赅,的确令人惊讶。其次,《伤寒杂病论》中的表里先后治则也是一大亮点。对于表里同病,汗下先后的治法,张仲景提出了:“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这对我们临床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第一,对于表证兼有里实的病人,我们要求先解表,够用下法。为了防止表邪入里,使病情恶化,滋生变证。但是我们也要遵循急者治其表,缓者治其本的原则。比如,阳明腑实兼有外感表邪,且里证较急,我们必须现攻下,后解表。第二,对于表证兼有里虚的病人,我们要先补里,后解表的原则,这样不但有利于药物被吸收从而调动阳气,而且有扶正驱邪的含义。第三,对于表里同治,我们要注意辩证表里关系是否密切,里证是不是大实大虚,只有表里密切相关,而且里证非大实大虚,才可以用表里同治的原则。比如,桂枝人参汤证,太阳误下后导致的脾虚表不解的证治。因为错用下法,导致脾气不足,正气不能达表抗邪,可以看出表里密切相关,非大实大虚之人,可以用表里同治可以说每一条原文都要遵守这个原则。所以我们要分清表里先后关系,对症下药。让中医药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再次,《伤寒杂病论》给我们提供了经方相互组合的思维方式。比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对于表郁日久,邪轻证轻的病人而言的,用麻黄汤来解表邪,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两方加减合用,体现了金方的应用广泛,同时,在临床上,不断扩大对《伤寒杂病论》的应用,如果辩证准确,可以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说是经用不衰。这也是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最后,它告诉我们要重视药物的剂量和药后护理。以桂枝汤为例,如果是用来调和营卫的话,桂枝和芍药剂量相当,桂枝用来解肌透邪,芍药用于敛营和卫。如果,桂枝汤用来治疗心阳虚导致的奔豚证的话,我们要加大桂枝的量,来平冲降逆。如果是脾经络受邪,导致的胃脘疼痛,那么就要加大芍药的量,用来缓急止痛。可以看出,同一个方子会有不同的用法,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剂量的配伍。另一个方面,在外感表邪服药的同时,要求我们盖衣覆被,顾护人体的正气,借助外在的环境,祛除病邪,还要求我们要食粥护养。因为正邪斗争于表,里气不足,我们可以吃清淡的食物,促进正气的恢复。学习《伤寒杂病论》我们要有信心和正确的态度,不断开阔思路,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学习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临床上对疑难杂病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多少钱1岁宝宝不消化怎么办宝宝脾虚怎么引起的
孩子感冒吃什么药孩子风寒感冒吃什么药
儿童风寒感冒吃什么药

- 上一篇: 小乌泡根
- 下一篇 油泼辣子拌馄饨的做法步骤图
-
管理火箭又一奇兵复活季后赛曾投全中必有大用
2020-09-18
-
青海体育局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徒步登山活动
2020-07-09
-
电影河间圣手在京首映
2019-07-13
-
推拿治小儿腹泻受欢迎
2019-07-07
-
中医介绍辣椒有哪些养生功效
2019-07-07
-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