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约生活地公元三世纪
中医诊断 2020年01月05日 浏览:1 次
摘要:王叔和(约生活地公元三世纪,生卒年化无确考),魏晋时代高平(今山西高平人),名熙,叔和乃其字。他对脉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发展我国脉学和保存古代医籍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古代医学家。 王叔和出身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少年时期便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百家。后因战事频繁,为避战乱,举家移居荆州。在荆州肘与 医圣 张仲景的弟子卫汛很要好,受其熏染,遂对医学发生了兴趣,立志钻研医道。
他潜心研读历代著作,医术日精,名噪一时。曹操南下征战荆件时,被推选为曹操的随军医生,其后任王府待医、皇室御医等职,最后被提升为太医令。
王叔和针对脉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内经》以来的脉学文献进行了广泛收集整理,汇集了扁鹊、华佗、张仲景、淳于意等名家对脉学的论述,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脉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著成《脉经》。全书共10卷,包括脉象、诊脉方法、脉象与脏腑之关系以及各种脉象(分为6组24种)的识别等等。
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而且也包括了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的论述,曾被作为唐代太医署和宋代太医局医学生的教科书。王叔和的《脉经》为我国脉学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元八世纪初,日本颁布大宝律令,规定《脉经》为必修的教科书,日本医家编撰的《大同类聚方》100卷,其脉学内容也源于王叔和的理论。
公元十世纪,《脉经》传入阿拉伯,阿拉伯医学之父阿维森纳所著之《医典》,内里有关脉学的记载大多取自《脉经人与此同时,《脉经》传入西藏地区,并被译成藏文,对藏医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王叔和在《脉经》中并非孤立论脉,而是脉、证、治并论,主张平脉辨证,脉症合参,反对仅凭脉象诊断疾病。
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益精助阳,止咳定喘。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体倦乏力及虚劳喘咳等症的辅助治疗。
腿部经络不通怎么办丁桂薏芽健脾凝胶价格
脉络舒通丸多久一疗程

-
幸福快乐塞尔维亚中锋约季奇1711丹佛掘金客场憾依依不舍
2020-06-22
-
中医推荐醋能有效的祛斑美容
2019-07-16
-
这货补肾功效简直太好
2019-07-13
-
女性美容养颜离不开的几种食物
2019-07-11
-
古代美容秘方集锦
2019-07-11
-
科技创新推动医院发展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