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中医养肝遵循子午流注推荐四款养肝中药

中药方剂  2019年08月20日  浏览:2 次

  摘要:中医学认为,养生养肝为先。子午流注讲述的是中医学的一种规律,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于肝脏保养大有裨益。《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中医学认为1:00~ :00属肝经,最适合养肝。

  二丑时(1:00~ :00)肝经

  此时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 人卧则血归于肝。

  养肝养生之道:人体此时段应当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新陈代谢。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城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此外,肝火旺盛的人如果能够在此时进入睡眠,有助于降肝火。

  养肝需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因此,人们要保护好肝脏,以免肝脏受损。

  肝脏对人体的作用很大,人体主要是靠肝脏来代谢的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需要注意的是,肝脏是一个脆弱的器官,如保护不好便可致病。病毒侵入肝脏后,肝脏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肝细胞变性肿胀,肝脏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肝脏肿大,正常功能衰退。大部分肝病可治愈,但少数迁延不愈,变成慢性肝炎。

  推荐四种养肝中药:

  肝区胀闷 月见草油胶丸。

  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的右胁肋部就会感到不适或者胀闷感,如果时常感到头晕恶心、身体困重、乏力,多属于湿浊内停型脂肪肝,治疗以祛湿化痰类中药为主,中成药如月见草油胶丸。同时乏力气短症状较为明显的人,还可选择绞股蓝总苷片。

  有硬块 大黄蛰虫丸。

  如果在肝区能摸到硬结(中医称之为痞块),伴有舌淡黯有淤斑、面色晦暗,而且食欲差、不喜欢油腻食物,可能已进展到肝硬化的阶段,属于痰淤互结型。此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在一生的指导下可服用具有活血化淤、祛痰散结作用的中药,如大黄蛰虫丸。

  又胀又痛 茵栀黄颗粒。

  当B超查出脂肪肝时,肝内脂肪含量通常已超过 0%。如果患者右胁肋胀痛、口苦或口粘、胃口变差,而且感觉身体困重,这很可能属于湿热蕴结型脂肪肝。治疗以清热化湿类药为主,常用中成药如茵栀黄颗粒。

  一生气就痛 香砂六君子丸。

  有的患者表现为右胁肋胀满或走窜样疼痛,而且多发生在生气、郁闷等不良情绪之后,还时常腹胀便溏,多属于肝郁型脂肪肝。以疏肝为主,常用中成药有香砂六君子丸。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男性尿后放射性痛症状
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