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2014年移动互联网年终盘点你不知道的事柔软

中药方剂  2020年04月11日  浏览:0 次

2014年科技界:悲喜交加

[由电子智能朝生物质能演化,也是可穿戴智能的发展方向。生化学家保罗弗莱蒙特认为:这种生物智能技术,要比检测身体各种指标的电子仪器更加聪明。]

每到年末盘点,科研人员总是不自觉地扮演圣诞老人,各种花样迭出的创新发明,炫酷到令人眼花缭乱。

位于美国加州的亨度(Hendo)科技公司,把25年前的科幻电影《回到未来》中像魔毯一样离地飞行的滑板变成了现实。同样富有想象力的还有无线充电技术公司WiTricity的CEO亚历山大格鲁占(AlexGruzen),为汽车和电脑无线充电实现之后,他誓言在10年之内让所有电器设备无线化。为满足自拍族而发明的自拍神杆(Self-ShotStick),则每时每刻保证他们捕获犹如整容后的标准瓜子脸。

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的确令人欢欣鼓舞,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变。然而,新年到来之际,沉迷于科技狂欢中的人也无法忽视,2014年科技界面临种种失败。抗HIV病毒实验失败、星际旅行计划搁浅、大数据安全性频频失守,用美国《自然》杂志的话形容,科技界处于悲喜交加中。只不过,失败中隐藏着逆袭的机会。

病毒克星现身

3月,始于西非的埃博拉病毒逐步蔓延,闹得全世界谈埃色变。美国《时代周刊》将2014年度人物授予了抗埃斗士。7月死于埃博拉感染的西非医生谢赫乌马尔汗(SheikHumarrKhan),则名列《自然》杂志2014年十大科技人物榜单前列。牺牲和救赎的背后,抗埃之路充满了悲情。

埃博拉并不是什么新病毒。之所以引发恐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传播速度惊人。8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称,可靠的埃博拉疫苗很难在2015年之前出现。然后数月后,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ZMapp,宣布已在动物实验中成功斩断病毒侵入健康细胞的路径。但由于获取这种药物的原材料颇难,大量生产还需漫长的历程。不久,美国、中国等国家又宣布,埃博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时代周刊》年度发明中,另一件抗埃利器看起来也颇有威力。这种由艾松乐(Aethlon)医疗公司研发的血液纯化(Hemopurifier)过滤筒,是一种加装在血液透析仪上的设备。其中的植物凝血素过滤剂,可以在血液经过滤筒时,通过生物膜过滤技术吸收埃博拉病毒。产品已在一名德国患者身上使用,被证明奏效。

除了抗击埃博拉,艾滋病治疗实验颇受瞩目。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的汉娜盖伊博士(HannahGay)团队宣布,他们用高剂量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愈了一个从母体感染艾滋病的婴儿。这个婴儿在接受治疗后的数月中,体内没有发现病毒。然而,年末,科学家遗憾地宣布,这名全球首例被功能性治愈的小病患,体内再次发现大量活跃的艾滋病病毒。

科学家仍在不遗余力地寻找其他治疗途径。由遗传学界大腕乔治M洽奇(urch)领导的哈佛医学院的团队,在人体诱导多能干细胞中成功进行了CRISPR技术基因。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人类有望用类似的基因疗法治愈癌症和艾滋病这两大顽疾。

漫漫宇宙路

10月28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运营的大火星无人运载火箭,因为主发动机故障,发射不久当空爆炸。10月30日,维珍银河的太空二号在试飞过程中坠毁。连续两起失败的飞行试验,对诸多梦想着花钱体验私人太空旅行的人,不啻为沉重的打击。出乎意料的是,太空迷中要求退票的寥寥无几。据称,维珍银河的飞行实验将在2016年继续。

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加速探索宇宙。欧洲航天局的消息令人喜忧参半。8月,经过10年漫漫旅程,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终于抵达67P彗星。这是一颗漂浮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灰蒙蒙的巨大冰状彗星。按照航空界的说法,彗星作为早期太阳系的物质,其研究对探讨太阳系、行星演化和地球科学都有重要意义。安全登陆之后,罗塞塔立即向67P彗星释放出菲莱号着陆器。就在此时,人们意识到走路呈倾斜姿态的菲莱遇到了麻烦。在发回一部分图像之后,它就因为缺乏电力陷入冬眠。不过,让欧洲宇航局庆幸的是,这部分图像表明

,菲莱已经在彗星检测到有机分子,这或许会为人类解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带来更多启发和线索。

同时,印度传来的消息令人精神一振。去年11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发射了一枚自主研发的超级智能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今年9月,曼加里安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也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执行火星任务的国家。与斥重金打造的飞行器不同,ISRO主席科皮里尔瑞阿克西南(KoppillilRadhakrishnan)透露,曼加里安的造价不过7400万美元,还不如科幻电影《地心引力》的预算。这是否标志着,廉价的航空时代就此到来?

数据隐私阻击

黑客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具破坏力的人。2014年,大数据赋予人们种种便捷,也留下一些隐患。美国某家零售巨头的信用卡系统在9月被黑客盗取了5600万份交易信息。甚至连苹果也不再安全,黑客攻破其云服务的后门,导致诸多好莱坞女星的私密照公之于众。

美国反窃听和移动应用开发商沉默圆圈(SilentCircle)公司率先拿出解决方案。他们推出号称全球最安全的隐私保护智能黑(Blackphone),年末被美国《时代》周刊列入年度25大发明榜单。虽然乍看外表平平,但其采用基于PrivatOS的深度定制安卓系统,还是为用户提供了很多专业反黑客工具比如,加密即时通讯应用,SpiderOak的加密数据存储,Disconnect的反追踪服务和Kizmet的反Wi-Fi嗅探。

这场隐私阻击战刚刚打响,更多反黑客神器还没来得及粉墨登场。所以,更多人的回应不外乎是:急什么,好戏还在后头。

智能穿戴演进

毫无疑问,2014年最受瞩目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之一就是苹果手表。它颠覆了以往智能手表试图浓缩智能功能的设计思路,利用新颖的接口把触摸屏与物理按钮结合,诠释了更实用,也更具开发潜力的手腕电脑理念。除具备钟表功能,苹果手表可以发送信息、导航、跟踪锻炼情况及进行无线支付。

苹果手表也不是智能穿戴领域唯一的明星。鉴于很多人习惯于把放在包里,经常错过一些重要来电、短信、App信息,Ringly公司开发了一款支持蓝牙连接安卓和iOS智能的戒指。18K金的指环以及戒托上镶嵌的黑玛瑙、绿宝石、蓝宝石等材质,让Ringly戒指看上去和普通首饰无异,但它具备的、短信等提醒功能还是相当实用的。我们之所以选择珠宝作为可穿戴设备,是因为很多人无法抗拒珠宝的魅力。CEO克里斯蒂娜梅坎度(ChristinaMercando)的话,或许点明了这个领域未来另一种发展方向:包括苹果手表在内的智能穿戴设备外形太过显眼,很多人并不习惯穿戴,也不喜欢那么招摇。我们的目标是生产时尚、实用的产品,让可穿戴智能设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无缝地整合到一起。

除此之外,由电子智能朝生物质能演化,也是可穿戴智能的发展方向。生化学家保罗弗莱蒙特(PaulFreemont)、亚历山大布斯马克(AlexanderBismarck)正与时尚设计师合作开发一种名为BioCouture的制衣技术。通过人工干预,他们让实验室中培养的微生物附着在人体3D模型,种出衣服来。这个实验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依照设想,未来,衣服上的微生物将和人体智能互动。这些服装上附着的和谐的微生物群落,能感知人体机能发生的变化,甚至自动治愈某些疾病。保罗认为:这种生物智能技术,要比检测身体各种指标的电子仪器更加聪明。

小孩老是便秘小孩健脾的食物薏芽健脾凝胶怎么样小孩营养不良的症状

止咳药不含防腐剂效果好吗

不含防腐剂的止咳药好使吗

跌打伤活血化瘀用啥药最好
南京癫痫病医院排行榜
宜昌手术治疗牛皮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