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作祟国医大师熊继柏喜用这个方
中药方剂 2019年11月22日 浏览:2 次
摘要:中医有这样一种说法,痰为诸病之源,怪病多由痰而生,“百病多由痰作祟”。痰邪致病,变化百端,错综复杂,且易合他邪为患,如风痰、寒痰、湿痰、燥痰、热痰、火痰等。 梦游案
初诊():诉自去年开始出现梦游,因晚上睡眠不佳已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近1年来梦游达7次,夜寐不安,伴盗汗,口苦,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辨证:胆火内扰,心神不宁。
治法:清泻胆火,养心安神。
主方:黄连温胆汤。
黄连 g,陈皮10g,法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6g,炒枣仁 0g,炙远志10g,炒龟板15g,龙齿 0g,生牡蛎20g。15剂,水煎服。
二诊():梦游近日未见发作,但仍盗汗,夜寐欠安,觉胸闷、胸痛,舌苔薄黄,脉滑。拟黄芪龙牡散、枕中丹合小陷胸汤治之。
黄芪2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龙齿 0g,炒龟板15g,石菖蒲20g,炙远志10g,黄连 g,法半夏10g,炒瓜蒌10g。15剂,水煎服。
三诊():诉盗汗已止,梦游发作1次,胸闷、胸痛已止,舌红少苔,脉细。改拟朱砂安神丸合磁朱丸加味治之。
黄连 g,生地15g,当归10g,煅磁石20g,神曲10g,甘草1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炒龟板20g。15剂,水煎服。
另:朱砂 g水飞,每日0.2g,冲服。
四诊():诉前日开学,见到同学比较兴奋,当晚夜梦发惊1次,盗汗止,夜寐可,舌红,苔薄黄,脉滑。改拟黄连温胆汤合枣仁枕中丹治之。
黄连 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神20g,枳实10g,竹茹10g,炒枣仁 0g,石菖蒲20g,炙远志10g,炒龟板20g,龙齿 0g,甘草6g。5剂,水煎服。
另服1剂丸药,以巩固疗效,处方如下:
黄连20g,陈皮40g,法半夏40g,茯神60g,枳实40g,甘草20g,炒枣仁80g,石菖蒲60g,炙远志40g,炒龟板100g,龙齿60g,珍珠母60g,神曲60g。合碾细末,蜜丸如黄豆大,每日服60粒,早、晚分服。
按:《灵枢 本神》云: 肝藏血,血舍魂 , 心藏脉,脉舍神 。该患者梦游,夜寐不安,盗汗,口苦,舌苔薄黄腻等,皆属肝胆之火旺盛,兼夹痰浊,扰乱心神,而致神志不安,出现梦游。故取黄连温胆汤清涤痰热,达到安神的目的;合朱砂安神丸,或磁朱丸,或枕中丹,以清心泻火安神。如此痰火清,神自安,症自平。
脏躁案
初诊():诉近两年来常悲伤欲哭,不能控制,且心烦,失眠,自汗。曾多处求医,医院皆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或,予服镇静剂等,疗效不显,且病情一步步加重。后来经某他人介绍,前来诊治。诊见精神恍惚,易悲善恐,心烦,心悸,伴呕逆,头晕,多痰,自汗,潮热,舌苔黄腻,脉细。
辨证:痰热扰乱心神。
治法:清热化痰,养心安神。
主方:甘麦大枣汤合黄芩温胆汤。
甘草10g,大枣10g,炒浮小麦 0g,黄芩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炒枣仁 0g,炙远志10g,柏子仁10g,天麻15g。10剂,水煎服。
二诊():诉前症已减,但烦热较显,仍自汗,舌苔薄黄,脉细。拟原方加味再进15剂。
甘草10g,大枣10g,炒浮小麦 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炒枣仁 0g,炙远志10g,柏子仁10g,地骨皮20g,炒龟板2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15剂,水煎服。
三诊( ):诉精神较前佳,且悲伤欲哭感大减,头晕愈,潮热、自汗亦显减,睡眠佳,舌苔薄黄,脉细。其病已愈大半,嘱服原方再进15剂,以彻底治愈。
按:《金匮要略》云: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脏躁多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本案患者伴有头晕、呕逆、多痰、舌苔黄腻等痰热上扰之候,故合温胆汤治之。一清痰热,二养心神,其症自平。
郁证案
初诊():患者诉2004年10月发现双侧卵巢囊肿,并在长沙某医院行卵巢囊肿剥离术,术后使用雷诺德,数天后出现精神抑郁,默默不语,同年11~12月再次住院,医院诊断为 精神分裂症 ,经相关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2005年 月上旬因再次出现精神异常,在长沙某医院诊断为 双向情感障碍 ,服用碳酸锂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现症:多疑多虑,失眠,时欲悲伤哭泣,心悸心慌,胆怯不敢独处,夜晚必有人陪同方敢入睡。口中多痰涎,先期,少腹胀痛,颜面生疹点。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心胆不宁,痰热内阻。
治法:宁心安神,清化痰热。
主方:黄连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
黄连5g,陈皮10g,法半夏10g,竹茹10g,枳实10g,茯苓10g,甘草6g,石菖蒲20g,炙远志10g,炒白芥子15g,渐贝 0g,郁金15g,炙甘草10g,大枣10g,炒枣仁 0g,浮小麦 0g,10g。10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心烦失眠、心悸胆怯等症状明显减轻,现在可以一个人独处,但深夜时仍有恐惧感。痛经明显,少腹不适,月经多血块,舌苔薄黄腻,脉滑。前方已中病机,守方再进,合失笑散。
黄连 g,陈皮10g,法半夏10g,竹茹10g,枳实10g,茯苓10g,甘草6g,石菖蒲20g,炙远志10g,炒白芥子15g,浙贝 0g,郁金15g,炙甘草10g,大枣10g,炒枣仁 0g,浮小麦 0g,柏子仁10g,五灵脂10g,蒲黄(包)10g。10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精神明显安宁,恐惧感亦明显减轻,舌苔薄黄,脉滑。嘱以上方再进15剂。
按:《灵枢 经脉》云: 心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灵枢 本神》云: 肝气虚则恐。 《素问 奇病论》云: 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 心主神明,胆主决断,故心胆有病多伴有惊、恐、悸等症状。本案在治疗上遵《类证治裁》 卧不安,或眠多异梦,随即惊觉 温胆汤加枣仁 ,并遵《金匮要略》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则益气养心,清化痰热,收效甚著。
温胆汤,中医常用方剂,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之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或呕恶呃逆,或眩晕,或癫痫等,苔腻微黄,脉弦滑。温胆汤原为唐代医家王焘《外台秘要》引《集验方》的处方,药物组成以温性为主,试图通过 温胆 而达到治疗 胆寒 的目的,故而名之。宋代医家陈无择将其进行了变通,收入其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虽然仍用 温胆 之名,而药物组分则由温性向寒凉发生了改变,治疗方向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对此,罗天益评议说,此方中 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卫生宝鉴》)。因此,使用时一定要鉴别清楚。
温胆汤的组成
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炙甘草 克,茯苓4.5克,生姜5片,大枣1枚。
歌诀
温胆汤里夏枳,
陈草苓姜枣茹,
理气化痰和胃,
胆郁痰扰合适。
清肺降火,除痰止嗽。用于肺热痰盛引起的咳嗽气逆,痰黄粘稠,咽喉疼痛,大便干燥。
5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成分
宝宝中暑症状

-
中砍新船长状态火热卡戴珊诅咒失灵
2020-08-07
-
幸福快乐人民大学预测2015年房地产回调趋势不会依依不舍
2020-06-25
-
幸福快乐三亚海棠湾购物中心2013年竣工内设免税依依不舍
2020-06-15
-
土豆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6
-
陈醋热敷关节有哪些好处
2019-07-12
-
安康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单位又添新成员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