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能自行康复吗所有问题都在这里
中医保健 2019年11月08日 浏览:5 次
摘要:肩周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大多数人在症状较轻时,通过日常的活动即可自愈。但这种自然恢复的时间不能预计,一般要经过数月至2年左右的时间才可痊愈。
(即肩关节周围炎,俗称 凝肩 、 五十肩 )
定义:以肩部产生疼痛为主要特征,逐渐加重,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且日益加重,至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的疾病。
典型症状:肩并活动不便
好发年龄:50岁左右
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如果发现肩周炎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受限。
肩关节可能出现广泛压痛,并放射至颈部、肘部,严重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
肩周炎病程相对较长,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呈持续性,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肩痛昼轻夜重,对气候变化(寒冷尤甚)敏感。
病情加重后,肩关节个方向活动均受限,日常生活中洗脸、穿衣、梳头等动作均受影响,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受影响。
肩周炎的周期
1、疼痛期(持续个月)
以疼痛表现为主,可累及肩关节、上臂、肘、甚至前臂,活动时加剧,影响睡眠。
2、僵硬期(持续个月)
以关节僵硬为主,即使忍痛或另一手帮助也无法达到完全活动范围。
、恢复期(持续个月)
疼痛和僵硬均逐渐恢复。
从发病到恢复,整个疾病过程约个月。
肩周炎的自愈
肩周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大多数人在症状较轻时,通过日常的活动即可自愈。但这种自然恢复的时间不能预计,一般要经过数月至2年左右的时间才可痊愈。
还有一小部分人,因为怕疼不进行锻炼,而造成局部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自我的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自我功能锻炼,通过伸缩肌肉、活动关节,消除局部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肩周围肌肉、韧带的弹性,防止粘连,达到止痛和保持肩关节功能的目的。
肩周炎的误区
误区一
过度依赖止痛药
有统计发现,在曾发生过急性肩痛的被访者中,多数人选择自己帖膏药、用跌打酒,或者随意服用止痛药。
殊不知,止痛药或膏药只起到局部暂时缓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适当处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引起慢性疼痛。
误区二
担心止痛药副作用而拒绝使用
一些人在行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因担心止痛药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止痛药。
服用止痛药后,减轻了治疗后的疼痛,有利于功能锻炼,促进恢复。另外,近年的研究发现:非消炎止痛药有防止再次发生粘连的作用。
因此,在手法松解或关节镜治疗后,要适当应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
误区三
肩周炎不需要治疗,自己会好
其实,肩周炎会引起肩痛和功能障碍,肩周炎的自愈主要表现在肩部疼痛的缓解,多遗留有功能障碍。
由于肩胛骨活动的代偿,患者多感觉不到功能受限制。
肩周炎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缩短病程,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误区四
所有肩周炎都可通过锻炼恢复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肩痛和功能障碍,锻炼是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肩周炎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来恢复功能。
如对于重度的肩周炎,粘连和疼痛严重者,一定要配合手法松解来恢复功能。功能锻炼只是保持松解后功能的重要方法。
误区五
手法松解会拉伤正常组织
事实上,手法松解的是肩关节周围最薄弱的组织。
根据力学原理,在受到相同拉力情况下,断裂的一定是最薄弱的部位。粘连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来说,在各个方面都薄弱的多。只要进行的是生理活动范围内的手法,松解的就是粘连的组织。
随着麻醉方法的配合,在患者肩部的肌肉放松后,松解是不用很大力气的,且安全性以及疗效大大提高,大可不必担心正常生理范围内的松解手法,本来肩关节就可在该范围内进行活动的。
康复训练方法
注意!
如每天严重疼痛时间> 0分钟,不建议康复训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臂向前抬起,是第一个得以改善的动作,训练从此动作开始。手向后摸背,是最后一个改善的动作,如能做到说明基本恢复。
1.急慢性风湿性、急慢性关节炎、急慢性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2.肩周炎、滑囊炎、肌腱炎及腱鞘炎。 .腰背痛、扭伤、劳损及其他软组织损伤。4.急性痛风。5.痛经或附件炎、牙痛和术后疼痛。6.创伤后的疼痛与炎症,如扭伤、肌肉拉伤等;7.耳鼻喉严重的感染性疼痛和炎症(如扁桃体炎、耳炎、鼻窦炎等),应同时使用抗感染药物。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可以吃吗宝宝积食吃什么消化不良
营养不良的孩子

- 上一篇: 鲈鱼有寄生虫吗
- 下一篇 夏季美颜抗暑的七类健康食品
-
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2019-07-16
-
经常牙龈出血该怎么办
2019-07-13
-
推拿按摩不得随意冠名中医
2019-07-12
-
黄芪创高产沙质土壤最为宜
2019-07-12
-
找到适合你的减肥方法
2019-07-07
-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举办中医基层化技术培训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