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中药大全竹叶椒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保健  2019年12月06日  浏览:2 次

  摘要:竹叶椒根【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脘冷痛;泄泻;痢疾;感冒头痛;牙痛;跌打损伤;痛经;刀伤出血;顽癣;毒蛇咬伤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

  【拼音名】Zh Y JiāoGēn

  【英文名】RootofChineseWingleafPrickyash

  【别名】散血飞、见血飞、野花椒根、竹叶总管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armatumDC。的根皮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armatumDC.[Zucc.;Wi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根皮鲜用或连根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竹叶椒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m。枝直出而扩展,有弯曲而基部扁平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茎干上的刺其基部为扁圆形垫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无毛,具宽翼和皮刺;小叶无柄;小叶片 -5,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小圆齿,两面无毛而疏生透明腺点,主脉上具针刺,例脉不明显,纸质。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长cm;花被片,药隔顶部有腺点一颗;雌花心皮,通常l-2个。蓇葖果瓣,稀 瓣,红色,表面有突起的腺点。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 -5月,果期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 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丛中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6cm,暗灰色至灰黄色,有较密的浅纵沟。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横断面栓皮灰黄色,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味苦,麻舌。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外为落皮层。韧皮部外侧有石细胞及纤维,石细胞数个成群散在;纤维数个至20余个成束,排成数层,外侧稀疏,内侧断续成环。木质部中导管单个或个相连,多数径向排列。

  【化学成份】根含崖椒碱( -fagarine),木兰花减(magnoflorine),竹叶椒碱(xanthoplanine);根皮含白鲜碱(dictamnine),茵芋碱(skimmianine)和木兰花碱;花椒根碱(zanthobungeanine);根还含木脂体化合物左旋素(asarinin),左旋竹叶椒脂素(planinin),构型为(1R,2R,5R,6S)-2-( ,4 -二甲氧苯基)-6-( ,4-亚甲二氧苯基)- ,7-双并四氢[(1R,2R,5R,6S)-2-( ,4 -dimethoxyphenyl)-6-( 〃,4〃-methylenedioxyphenyl)- ,7-dioxyabicyclo[ , ,O]-octane];此外还有三萜化合物 -香树脂醇( -amyrin)和 -谷甾醇( -sitosterol)。

  【药理作用】参见白鲜及茵芋条。

  【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0g,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以10%盐酸溶解,滤过,滤液用氯访萃取,氯仿液回收溶剂至成2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两面针结晶8适量,以甲醇溶解成每1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约10 l点于同一硅胶H-CMC板上,以氢仿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喷雾浓硫酸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棕色斑点。

  【性味】辛;苦;温;小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胃脘冷痛;泄泻;痢疾;感冒头痛;牙痛;跌打损伤;痛经;刀伤出血;顽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 0g,鲜品g;研末, 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浸酒搽;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驱风,止痛,杀虫。治,风湿痛。顽癣,虫牙痛,刀伤出血。

  2.《湖南药物志》:治头痛,感冒。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理气通络止痛的中药
孩子消化不良的表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