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黄疸六法
药膳食疗 2019年09月13日 浏览:4 次
摘要:临床必须辨清热偏重、湿偏重、湿热并重三种情况,根据湿热主次变化,从药味多少,药量轻重方面加以调配。必须注意苦寒太多常易损伤脾胃,即使偏于热重,在病势获得顿挫后,亦应酌情减轻药量,不宜大剂持续滥用。 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周仲瑛认识到黄疸的病机因人而异,同时湿热,既有或热重或湿重和在气在血不同,又有兼瘀、兼毒、兼水之异。还有瘀热、瘀毒、寒瘀、伤阴之变,当灵活对待。周师提出辨治黄疸六法经验。
清利湿热法
该法为退黄基本法则,但由于湿与热的主次消长变化,临床必须辨清热偏重、湿偏重、湿热并重三种情况,根据湿热主次变化,从药味多少,药量轻重方面加以调配。必须注意苦寒太多常易损伤脾胃,即使偏于热重,在病势获得顿挫后,亦应酌情减轻药量,不宜大剂持续滥用。
清热解毒法
包含清热泻火、祛湿凉血、针对邪气在气分、营分、血分,采取清气分热毒及清血分热毒为主,气血两清的不同。在气分阶段,每见热极化火,火毒炽盛、燔灼阳明、腑实热结,用泻火解毒、通腑泄热治法,阻断病势免其侵入营血,提高存活率。
泻热通腑法
主药首推大黄,寓有下积滞、下热毒、下瘀热等多种作用,举凡湿热火毒瘀诸邪毒壅盛者皆可用之。
凉血化瘀法
湿热久蕴,深入营血,热与血搏,胶结和合,往往见动血出血,神昏痉厥等重症表现。首推《千金方》之犀角地黄汤,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之功。
利水逐水法
利小便时祛湿退黄重要法则,湿去则热孤,不致郁遏化热。具体治则当以淡渗利湿为主,方如四苓汤,配合宽中化湿行气之品以助水行,缓图取效,以免伤正。
开闭防脱法
病理表现以邪毒内闭、邪正激烈交争为主要特点,且多有腑热上冲、瘀热阻窍等错杂并见。
验案举隅
柏某,女, 0岁,1998年11月20日初诊。
患者黄疸持续月余,面黄,目黄、皮肤瘙痒,口稍苦,大便正常,黄腻,舌质紫暗,口唇紫,脉细滑数。B超提示多发性胆结石。肝胰未见异常。总胆红素148.6 mol/L,直接胆红素54.7 mol/L,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
西医诊断:胆石症。
中医辨证:肝胆湿热。
治则:清热利湿、疏泄肝胆。
处方:茵陈12g,熟大黄4g,金钱草25g,海金沙包煎12g,郁金10g,炙鸡内金10g,青皮10g,枳实10g,15g,地耳草20g,鸡骨草20g,败酱草15g,胆南星6g,生山楂12g,莪术10g。7剂,常法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98年11月27日,黄疸仍难消退,周身皮肤瘙痒,面色暗滞,舌苔淡黄腻,质紫,脉滑,仍从湿热郁阻,肝胆疏泄失司治疗。处方:茵陈15g,熟大黄4g,金钱草20g,海金沙包煎15g,苍术10g,黄柏10g,10g,地肤子20g,地耳草20g,鸡骨草20g,赤芍15g,桃仁10g,莪术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1998年12月4日,黄疸好转,总胆红素已降至89.47 mol/L,皮肤瘙痒减轻,尿黄转淡,大便日行,食纳知味,舌苔淡黄腻,质紫,脉细。仍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化瘀通络。原方加虎杖15g,车前草12g,14剂。
四诊:1998年12月18日,黄疸基本消退,大便正常,尿色偏黄,肌肤瘙痒已止。舌苔黄腻,边尖偏红,脉小弦滑,仍当疏泄肝胆,清化湿热,活血通络,原方继进,巩固疗效。
1999年1月12日复查,黄疸指数基本正常,唯肝区间有不适。舌苔黄腻,质暗,脉细弦。拟从疏肝解郁,清化湿热治疗,巩固善后。
【原按】
本例患者,以黄疸为主,而原因不明(虽有结石而无梗阻征象),肝功能亦在正常范围,因而西医治疗无从下手。患者曾住省人民医院近1月,西医无对症之法,而求治于中医。根据中医理论,黄疸多由湿热郁蒸,肝胆疏泄失司,胆汁外泄所致,清利湿热、疏泄肝胆为常法。
【编者按】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溲黄为主要症状,以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一般认为黄疸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但常湿毒、疫毒、血瘀、浊、寒湿等相兼为患,治疗多宗张仲景所创清利、泻热、发汗、涌吐、和解、消瘀、温中之法,大体分为阳黄清利湿热,阴黄温化寒湿两法,但在临床中,用常法而黄不退反剧者不在少数。
周老提出辨治退黄六法,针对病人个体差异,病况不同,组方中多合用消炎、利胆、化瘀、排石诸药。该患者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的同时,根据患者舌质紫,提示久病络瘀,方中佐以祛瘀通络,主次分明,疗效显著。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小孩流鼻血怎么办
小孩脾胃虚弱吃什么

- 上一篇: 蔓越莓花形面包的做法
- 下一篇 孩子服药期间该如何忌口
-
梦溪笔谈里的中医药知识
2019-07-15
-
早上做脉诊治疗是最好的
2019-07-12
-
孔雀尾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1
-
鹰眼睛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哪些药膳适合更年期食用
2019-07-06
-
新生儿口腔如何护理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