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膳食疗

藩国并且在文中提到崔颢的黄鹤楼

药膳食疗  2020年07月19日  浏览:0 次

《中华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赵京战认为好诗词的标准第一条件是格律严整,并且在文中提到崔颢的《黄鹤楼》。原诗如下: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们说这里有个历史原因,唐朝是近体诗形成时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崔颢的《登黄鹤楼》就很能说明这一点: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前半句相对,后半句不对,而且还是三平尾;而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却十分工整。”这是作者的解释。我查了一些资料认为作者解释的很牵强。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三次出现,却因气势奔腾之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复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想忘记了是在写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大S已经气得咬牙切齿了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写过。是诗人有意在拗救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作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人云的诗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律求境”。清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也就是这个道理。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为之敛手并留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李白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此诗与崔诗如出一辙。还有后来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的摹学此诗。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或许是因为李白的推崇吧,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所以此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更有趣的是崔姓的堂号也因此也改为“噤李堂”。

我有一位诗友坐看云起认为: “好诗不一定非得是格律诗。三吏三别不好吗?太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不好吗?屈大夫的《离骚 》不好吗?意境好,现实与浪漫,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给人正能量的,就是好诗。”

其实很多大家如:李白、王维、苏东坡、辛弃疾、毛主席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有点在香港海港城的感觉。 昨日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衮衮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比如辛弃疾这首代表作《南乡子》就有好几处出律,但是谁能否认这不是一阙好词呢??其实,我们根本没资格去评判前贤和伟人诗词的。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全盘否认格律诗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格律诗词,不爱好格律诗词的就去写古风随笔。所谓“古诗新韵”,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用诗友坐看云起的话结束“少夸夸其谈,多搞点令人信服的东西吧!”

部分资料源于《唐诗宋词鉴赏》

共 1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极其赞赏文中作者观点。关于崔颢这首《黄鹤楼》自古评价多多。的确,如果严格按照“在律论律”来说,颌联的确已经是上句连用六仄,下句连用五平。黄鹤一词多次重复,也是律诗中的大忌。但是这首关于黄鹤楼的诗正像作者所言,它是一篇“千古擅名”的揽胜制作,其诗宏丽更具风骨,虽有乡愁之意,但情调仍显得高昂畅达,充满诗歌的艺术魅力。关于李白对黄鹤楼这首诗的轶事,作者业已详尽笔端,并放笔纵横联想到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抛开学术上的探讨和争议,姑且不论,作者通过这些名诗篇,并以渊博的诗词声律上的知识,说出了一个如今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极端地讲究律诗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我不知道如果作七律诗真得按所谓的“古韵”,那诗的发音恐怕都未必能找的准了,一个字的古代发音和如今的差别,恐怕只能是语言学家才能说得清楚的,就像古代的“入声”字,现在北方人就没有这个发音一样,应该在继承之中有所光大,不可一味死究形式。作者后一段的文字,读了是有振聋发聩之感,读罢淋漓畅快,我赞赏作者的文中观点,并为之叫好。推荐此文,向作者问好之意!【山水神韵:翔鹤掠雲】

1楼文友: 20:41:05 赞赏文中观点,钦佩犀利笔锋,尤其末段之论,读罢畅快之极,拜读了,祝作者好!

回复1楼文友: 20:56:10 问好鹤翔老师,遥祝夏安!

2楼文友: 08: 0:42 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欣赏问好!

楼文友: 21:15: 5 说的好,老百写的旅游诗是几乎全总出格律,但符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积极向上,而非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所以,我坚持自己的路。随附一首:

水库踏青感怀

凡尘万象诱惑多,踏遍青山逍遥歌。

江南塞北步闲庭,九天五洋浴银河。

万里长空浮白云,一池春水漾碧波。

诗人自有飘逸境,旷世似我仙几何?

201 .4.1 于塔城喀浪古尔水库

血栓的前期症状
治疗灰指甲的亮甲售价
杭州白癜风治疗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