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过脾虚的姑娘因耐力较差减肥
药膳食疗 2020年03月11日 浏览:1 次
摘要:很过脾虚的姑娘因耐力较差,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只能望而却步,建议尝试健身操和局部瘦身器械运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减脂塑形。 难怪你越来越胖,这个不解决,再也没用!
每天运动加节食,
不仅一点儿没瘦,
反而身体亮起了红灯!!
减肥切不可盲目行动,
先得分清体质再对症下药。
脾虚湿阻型
脾虚湿阻型体质的人,通常肌肉松软、四肢浮肿,常常感到疲倦无力、嗜睡,食欲较差,虽然吃得不多可仍然易胖。
这种体质的人,由于消化功能不佳,代谢缓慢,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和臀部,形成梨型身材。
推荐运动
很过脾虚的姑娘因耐力较差,对高强度的只能望而却步,建议尝试健身操和局部瘦身器械运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减脂塑形。
另外还可以尝试中医针灸和刮痧方法,疏通背部的膀胱经,可有效调理腰腹部水肿。
平时,也可以自己按摩足三里(膝盖骨下缘直下三寸)、内关穴(手腕横纹两寸处),有助于理气活血、促进肠胃蠕动。
推荐饮食
山药薏仁汤,山药和薏仁都是祛湿的药膳,春季服用温补的汤药还可以健胃宜脾。
黄芪茯苓红枣茶(配料:黄芪15克、茯苓15克,红枣5颗),这款茶饮可以健脾益气,让你越喝越瘦哦~
肝郁气滞型
肝郁气滞型体质的人,面色黯淡萎黄、气血不足,经常感到头疼眩晕、焦虑烦躁,女性还可能存在不调、失眠等问题。
肠胃情况也不太稳定,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如果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就算天生纤瘦型的人,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发胖。
推荐运动
忧伤脾、怒伤肝,想要身体健康,显得学会调试心理。肝郁气滞的人,不妨试试冥想,每天晨起静坐15分钟,听听舒缓的音乐,有益于疏肝理气。
另外,调节气息和身心平衡的瑜伽,最适合这类人群。学会正确的气息吐纳方式,能调理气血,加速新陈代谢。
推荐饮食
薄荷玫瑰茶,用玫瑰泡水加入新鲜的薄荷,在午后茶歇的间隙,喝上一杯,让自己凝神静气、赶走疲惫。
陈皮茯苓鸡汤,陈皮可消食解郁,茯苓可健脾宁心,多食用这些养肝的食物,让你轻松快乐地减掉脂肪。
阳虚内热型
阳虚内热的典型体现,就是面色潮红、头发皮肤容易出油,易长痘痘、怕热,常常感到口渴,特别容易上火。
这种体质的人,偏偏胃口都较好,爱吃油腻辣味的食物,有的姑娘还经常宵夜零食不断,导致体内营养过剩,这样怎么能不胖??
推荐运动
对于阳虚内热的人,必须清热排毒。疯狂运动流汗,就是最佳的调节身心的方式,推荐尝试一些高强度间隙性(HIIT)运动,一周做三次,不会让你感到超负荷,但减脂瘦身效果明显。
另外,也可以尝试特定穴位按摩,可以清热祛湿、调理肠胃。例如每晚睡前按摩天枢穴(肚脐旁两寸处),大巨穴(下腹部肚脐中下两寸)。
推荐饮食
银耳百合粥,将银耳、百合加粳米小火熬煮,每天晚上代替晚上食用,不仅能益气清肠、还能美容养颜,吃一个月,就能甩掉小腹上的油脂。
山楂甘菊茶,热性体质的人可适当饮用凉性花茶,可清热解毒、健胃消食,但也不宜过量,每天一小杯即可,以免出现肠胃不耐受的症状。
另外,还可以尝试早餐戒掉高卡路里的吐司蛋糕,改用营养又健康的水果奶昔代替,低卡轻饮食才是新时尚。
肝肾两虚型
上了年纪的女性,或是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最容易肝肾虚弱。表现症状便是身体浮肿、畏寒怕冷、腰酸背痛。
肝肾两虚型的人,应以温和调理加适量锻炼即可,千万别为了保持身材刻意节食,或者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推荐运动
其实想要减肥,除了跑步、健身操这类快速燃脂的有氧运动之外,还可以进行长时间、轻度的运动,比如健走、等活动。对于体虚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效果显著且益于身心的运动方式。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最佳的瘦身便是气血充足、代谢活跃。因此,每晚以温热水泡脚,也能起到养身瘦身的效果。女明星界的 养身达人 孙俪就一年四季,坚持泡脚,娘娘的养身驻颜妙方,咱们也得学学!
推荐饮食
多吃滋阴补肾的食物,如山药、枸杞、黑米,常用这类食材煮粥熬汤,清淡而滋补的饮食,才是最好的减肥餐。
肝肾两虚的人,特别注意不可乱吃滋补品,羊肉、狗肉这些燥热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日常饮食也要少盐、少葱姜蒜等辛辣调料。
有利于人体内盐分、水分的排出,从而消除水肿。 蛋白质具有较长的消化时间,给人的饱腹感较为持久,不容易感到饥饿,减少零食摄入 蛋白质可抑制促进脂肪吸收的荷尔蒙分泌,减少赘肉生成。 蛋白质的过量摄入不会变成无法消失的热能囤积。
廊坊中医牛皮癣医院老君炉藤黄健骨丸治骨质疏松吗合肥十佳牛皮癣医院
小便刺痛吃药一直不好怎么回事首荟胶囊可以长期服用吗
三岁宝宝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 上一篇: 怎么补肾试试睡觉补肾法减肥
- 下一篇 按摩心窝部减肥
-
梦溪笔谈里的中医药知识
2019-07-15
-
早上做脉诊治疗是最好的
2019-07-12
-
孔雀尾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1
-
鹰眼睛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哪些药膳适合更年期食用
2019-07-06
-
新生儿口腔如何护理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