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东北证券通胀敏感窗口逼近中性货币政策加速DG

中医新闻  2021年03月22日  浏览:0 次

东北证券:通胀敏感窗口逼近 中性货币政策加速回归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幼蛙逃不回去核心观点:

央行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该货币政策工具的第三次使用,是央行继续使用数量化手段而价格手段慎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央行刺激性政策柔性退出的表现。

本次上调准备金是央行合理政策工具组合搭配,推动货币供应持续回落并回归“常态”,体现央行继续回收金融体系过多的流动性减少通胀压力的政策意图。

2010年月份,将是中国本轮通胀压力凸现的敏感时间窗,隐性通胀将逐步向显性通胀转化。

前两次准备金率上调,央行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信贷失控,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央行更侧重对通胀预期管理手段的应用。

本次运用准备金率工具,同时释放央行在短期内将不加息的政策信号。当然这不意味着中长期央行会放弃加息手段,我们维持之前的研究观点:由于判断2010年中国通胀率水平整体处于中央政府调控目标值3%以上,因此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央行的利率调整幅度并非国内机构所普遍预期的小幅调整54个基点,而是随着温和通胀到来将逐渐转化加息周期,预计未来1年应有100个基点左右的加息空间,即加息次。

金融与产业研究所一、提高准备金率再次体现央行通胀管理的战略意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该货币政策工具的第三次使用,是央行继续使用数量化手段而价格手段慎用的体现;同时也是央行刺激性政策柔性退出的表现。

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其战略意图是回收金融体系的过剩流动性,而流动性本身就是本轮通胀的重要动力源。自2009年开始,商业银行在管理层刺激经济政策的驱动下进行积极放贷,而大量放贷的重要后果就是货币创造。因此,针对2009年以来大量投放的流动性以及近期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如何在2010年信贷、投资政策和货币供应等一系列政策框架进行结构性调整,就成为当前央行通胀预期积极实施管理的重要体现。2010年连续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和加快货币市场操作进行流动性回收,央行政策意图很显然:既不损害实体经济复苏,又要抽走金融市场的多余流动性以此减弱通胀预期;同时,暂不采用加息的价格工具,说明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中考虑不损害实体经济的前提下谋划“刺激政策退出战略”。

宜昌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石家庄女性不孕治疗多少钱
大同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