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摸底土地财政意在调控治本.鼓励

中医新闻  2021年03月13日  浏览:1 次

计划于明年4月实施。光明桥至光辉桥段由于污染严重财政部联合国土资源部摸底地方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已经持续近两个月,然而依旧难以收上答卷,再一次印证了土地财政的复杂性,这背后也许有不少难以拿上台面的“糊涂账”。

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地方政府更只热衷于限购、限贷以及“一房一价”这些行政干预政策,在调控目标的压力之下,有把短期政策当长期政策的趋势,对确保房地产行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却着墨不多。然而我们知道,药是用来治病的,不能当饭吃。在调控之手暂时压下房价快速上涨势头的同时,政府更应腾出手来,把精力放在解决造成当前土地和房地产行业弊端的结构和机制问题上来。

“土地财政”就是这样一个绕不开的根本性问题。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比例过大,必然使得地方政府过度介入房地产市场。当房价和地方财政收入成正比的时候,势必造成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干预,这不仅会让房价居高不下,还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扭曲,使得过多资源投入房地产领域,减少社会资本对实业的投入,反过来损害地方经济,形成房地产绑架经济的局面。温家宝总理就曾明确表示现有的财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我们必须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涉及到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摸清地方财政的家底,摸清楚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到底有多大,摸清楚各地土地收支情况,搞清楚房价、地价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从而有的放矢,需要在对地方财政的震荡降到最小的前提下,建立起合理的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分配机制,为地方财政建立起稳定而长期的税源,引导某些地方经济从过度偏重于发展房地产而转向于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实业上来。

但摸底这第一步也并非易事,上述调查从4月份就开始了,然而反馈不佳,据报道是因为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本是“糊涂账”,并没有将土地出让收入足额纳入地方预算。而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入的收支上也非常粗放。我们承认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会有成本支出,但一些地方政府对这部分成本支出并没有进行详细核算,只是简单地将60%的收入划为成本。这样粗放的管理,难免让人感觉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是为了地方收入最大化而有意将成本管理模糊化。而两部委土地收入情况的摸底调研效果不彰,恰恰印证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事实。

两部委联手推进摸底并有可能派出调查组分赴地方,且在调研过程中积极向各地征求关于土地财政、地价与房价、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问题的建议,这是一个好消息,这也许正是调控进入“标本兼治”阶段的一个信号。摸清土地财政的家底,也正是推动房地产良性发展长效机制所必需的又一起点。

杭州治疗盆腔炎费用
合肥白癜风医院排名
南通子宫内膜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