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之原理解析.永恒
中药常识 2021年04月08日 浏览:0 次
中医补之原理解析
无论精神补益,还是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艾灸补益,都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各自的方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五脏和调援精神,从而保证*的健康。
【平衡阴阳】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中医临床。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时,中医便认为属于健康的状态,如《素问 调经论》指出的 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着一,命日平人 。当病邪作用于*,*正气与之相搏,斗争的结果使得阴阳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医则称之为阴阳失调。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进补作为中医 八法 中的补法,也应当依据辨证论治的总原则,实施辨证施补。在中医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中,阴阳系八纲之首。《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统帅其他六纲,其中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是互根的。明代赵养葵在其所著的《医贯 阴阳论》中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说明,指出: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意思是说阴精(指一切营养物质)是*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阳气(指一切生理功能活动)必须依赖阴精的资助。如果没有阴精的资助,生理功能活动便无以产生;而阴精的生成又必须以阳气为之生化。如果没有阳气为之生化,也就不能形成阴精。阴阳之间相互依赖,互生互长。在补益当中必须根据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滋阴、或壮阳、或阴阳双补,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盈方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早在《素问 调经论》指出: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中医认为气在*中有五大作用:第一,气可以对*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起着激发与推动作用。第二,气的运行可维持*的正常体温,因而保证了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作用被称为温煦作用。第三,气能够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各种外邪的侵袭,起到对疾病的防御作用。第四,气能够维持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营养全身各组织器官。
而日后提升主要依据实际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业绩 气还能够控制汗液、尿液等津液的分泌量,对人的津液起到固摄作用。第五,气还具有气化作用,所谓 气化 也就是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与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有关,比如食人的食物转化为水谷之精气,而水谷之精气又化生为气血、津液,以及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转化都是由于气化作用
南京治疗白癜风福州治疗男科医院哪家好
广州治疗男科哪好

- 上一篇: 中医血虚体质养生调养法.力量
- 下一篇 中医补气养血常识.容易
-
幸福快乐帽断助板最全能分神人是否真克勇士依依不舍
2020-06-22
-
两所中医药院校拟更名
2019-07-15
-
发烧按摩足部管事吗
2019-07-13
-
藏医专家尼玛获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
2019-07-13
-
消毒药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中医针刺治疗顽固性青春痘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