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藩国禅房花木读杨如风鄂西散记

中药常识  2020年07月21日  浏览:2 次

《鄂西散记》写得真够“散”的。

谈故乡、谈吃喝、谈动物、谈街景、谈渡口……幸而只是散淡,不是散乱。洋洋洒洒地铺开去,一样能够从从容容地收回来。这里面就看得出杨如风谋篇和裁剪的功夫。

诸篇中,我觉得《古镇资丘》最丰腴饱满,《茶楼听冬》最有文化气息,最为耐读。前者代表情感的醇厚,后者显示文学积累的丰厚。两种特质的融合,造就文章的别具一格。

光有前者,容易流于顾影自怜,或像报纸副刊上对着一盆花、一杯咖啡就可全省龙虾主产地正纷纷出招稳定龙虾产业。盱眙邀请媒体和酒店老板亲入田间怕地抒起情来,表面上像徐志摩形容的“浓得化不开”,其实是不无矫情和单薄。光有后者,又会沾上“考古气”,沦为四十年代流行一时的“文抄公”,不像散文,倒像“地方志”。杨如风自出手眼,以理性为依托,以真情入文字,即使充满切身的悲欢,仍然是有节制的。即使机锋处处,花雨缤纷,知识点俯拾即是,仍然不会显得枯燥生涩、炫示学问而引人抵触。

下余的几篇是开首两篇的“余韵”。它们在篇幅上都较短,格局也较小,叙述虽还是一样的畅达流丽,却更像是对头两篇的补充与伸发。题材不尽相同,长短更是有异,是靠了什么,把这五篇与前二篇打成一片,成了一个若即若离的整体?我想是因为那个贯串始终的“回望”的姿态。

且不说老屋、古茶楼、历史悠久的渡口这些很有倾向性的选择,就连没有明言“老”和“古”的露天电影、三背的蛇,也无不是回忆的产物。在每一篇的核心意象之下,又有若干个小的意象作为辅助,童年、少年时期的往事,氤氤氲氲渗透于字里行间。看起来最接近“现在时”的《沿途》,也是回味当年观察蚂蚁搬食一段最有意趣,最富神采。或者竟可以说,沿途是眼中所见,清江、长阳才是心中所念,“当下”的一切不过是触发回忆的灵机的开关,是遥望当年的一个立足点。这也就难怪杨如风开宗明义地宣称:“……纵有周先生(周作人——评者注)那么说,我仍然不将武汉算作故乡。远方的那些才是。”

因为这个“回望”的态势,七篇散文串成了一条情绪的琏子,也成了一个整体。

杨如风本性积极乐观,豁达明朗,只因执著于美好的从前,让一份追怀之情笼罩了全篇。这也就促成该系列时而幽默机俏,时而又透出收敛了的惆怅低徊。知性与感性结合,过去与现在互文,隽永的风趣与压抑的悲哀纠割交缠,使它在 中呈现出独异的风貌。

《桃花渡》的明净单纯让人想起《边城》的渡口,但似乎多了一层形而上的含义。不知“桃花无言,生死无言”暗寓的是否是佛家的接引与超度,如果是,我想这份深邃的悲悯,也许感应者寥寥,也许注定只是智者的寂寞心思。

共 104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杨如风的散文集《鄂西散记》有着浓厚的乡土气味和丰富的人性内涵,反映了作者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我经常晚上去接她。。作者的根就是他心中永远的故乡,在作者的笔下和内心世界里,爱是永恒的主题,且知性与感性结合,过去与现在互文,隽永的风趣与压抑的悲哀纠割交缠。【:梧桐烟花】【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1:01: 1 这篇《读杨如风<鄂西散记>》的读后感文,看似在评《读杨如风<鄂西散记>》,实则是在教我们如何写文章啊!话不多说,问其作者好!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2楼文友: 22:42:52 多谢木兄。

楼文友: 17:12:21 点评的文字彰显不凡。 发表文章近百篇

4楼文友: 10:45:42 赏析《鄂西散记》这样的以 回望 为感情主体的散文作品集,还要在如此之短的篇幅内,既要做到面面俱到,又要精准无误的确不易。

评者先逐篇切入,赏析各个篇目的艺术特性,提纲契领的挖掘出,整本集子情绪的核心 回望 ,这一放一收之间,紧扣原作的精神脉络,与杨如风行文时兼收知性与感情,融合放达与内敛的行文风格完美契合。

作者直达内核的解析,不仅有助于原作释放更为动人,更为平易的艺术光芒,还练达出作品深蕴的智慧的深邃,与诸读者共享。

5楼文友: 18:26:46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一岁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嘉兴哪里专业治白癜风
南通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